最近,變“陽”的人越來越多
有些人“陽”后因為發燒食欲不振
有些人因為喉嚨“如刀割”進食量顯著下降
但是我們需要知道面對病毒,我們需要心理+身體雙重準備
此時飲食就是我們身體最有力的保障
吃好,睡飽對身體康復非常關鍵可以幫助我們提升抵抗力、自愈力加速康復速度應該吃什么?怎樣吃好?如何借助飲食為自己和家人身體保駕護航?
小科特別邀請到蘭州信息科技學院材料與化工工程學院副院長、甘肅省營養學會食品營養分會副理事長、國家三級健康管理師效碧亮副教授為大家支招!

這份「飲食指南」
收藏起來有備無患~
隨著人類與“新冠”這個惡魔整整三年的長久抗戰,經過不懈的努力,我們終于看到了勝利的曙光向我們人類在招手,病毒侵害人體的氣勢越來越弱,對人體造成的傷害也在不斷降低。然而,即使這樣,我們也不能放松警惕,即使被感染了,我們也應該積極應對,不可出現“躺平”心理。

變成“小陽人”我們如何讓身體快速康復?
如果有幸還沒有成為“小陽人”,又如何預防?
從營養學的角度認識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
第一,攝入充足的優質蛋白質。
我們每天要保證攝入數量充足的優質蛋白質,才能確保身體正常運轉,與病毒抗衡。因為蛋白質不僅可以提供人體所必需的8種氨基酸,同時也是促進新陳代謝催化劑“酶”的主要成分,更是身體筑牢抗擊病毒防線如免疫組織、免疫細胞、免疫分子和抗體的主要原料。
什么樣的蛋白質是優質蛋白呢?
什么食物當中含有優質蛋白呢?
優質蛋白要滿足三個條件:8種必須氨基酸種類要齊全、數量要充足、比例要適當。
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有:雞蛋、牛奶、肉、魚、大豆等。


針對發病期脾胃虛弱、消化能力較差的時期
應該選擇哪些食物利于消化和吸收呢?
在這里給大家排個序:雞蛋(97%)、牛奶(95%)、魚、肉(94%)、大豆粉(86%)。
第二,確保適量的碳水化合物和油脂的攝入。
碳水化合物主要指大家所熟知的淀粉類物質,富含在谷薯類食物中。充足谷薯類食物、脂肪的攝入可以預防供能不足和身體動用抵抗病毒的蛋白質現象。小米、紅薯、紫薯、土豆、山藥、百合等均是較好的谷薯類食物。合理攝取植物油,可以補充必須脂肪酸亞油酸和亞麻酸,起到增強免疫功能。


第三,確保蔬菜、水果的合理攝入。
不僅可以提供充足的各類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,而且可以提供各類抗病毒、提高免疫的功能活性物質。例如胡蘿卜素、番茄紅素、玉米黃素可以增強免疫;例如枇杷、酸棗、豆類中的皂苷可以抗菌、抗病毒。
吃多少合適呢?
蔬菜和水果可以替換?
蔬菜類300~500g(深色菜占1/2),水果類200~350g;不可以。

第四,確保食物種類齊全、數量充足、比例合適。人體需要的基本食物分為5大類:包括谷薯類、蔬菜水果類、畜禽肉蛋奶類、大豆堅果類和油脂類。
每日攝入多少種食物滿足需求呢?
每周是否也有要求呢?
建議每日膳食應包含這5大類食物,平均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,每周25種以上食物。
碳水化合物、脂肪、蛋白質這三大物質每天攝入比例有要求嗎?
有的。按照提供的能量,碳水化合物占55~60%,脂肪占20~30%,蛋白質占10~15%。

各位蘭科er
要謹記健康飲食老三樣
食物多樣、營養均衡、少油少鹽
牢記效教授給出的
優質蛋白 + 優質碳水 + 蔬菜水果公式
給身體補充
科學防疫、盡快把病毒干掉!